全国先进工作者聂建国

发布时间:2015-10-13  访问计数:8340

 

 

 

聂建国是清华大学土水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他持续从事组合结构的科研教学和推广应用工作30余年,对组合结构技术、设计计算理论及设计方法进行了系列创新和发展,有力促进了组合结构从构件层次向体系层次的提升,推动了组合结构体系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成果直接应用于建筑、桥梁、特殊结构和加固改造等领域的100余项工程,覆盖24个省、市、自治区,有效拓宽了组合结构的工程应用领域。成果被8部国家及行业标准采纳,授权发明专利16项,出版教材3部、专著2部,发表学术期刊论文100余篇,其中在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简称JSE-ASCE)等结构工程领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是我国大陆地区在结构工程领域国际顶级期刊JSE-ASCE上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获首届和第二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奖,中国钢结构协会首届钢结构杰出人才奖,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获全国优秀博士后、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等荣誉。

 

聂建国团队瞄准新型大跨重载组合结构这一前沿课题开展持续研究,最终解决了传统大跨重载结构的多项瓶颈难题,取得了大跨双向组合结构、大跨组合转换结构、系列节点构造技术和综合抗裂系列技术等多项技术发明,这些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多项大型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推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聂建国长期坚持在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第一线,培养了一批组合结构专业人才,包括博士20人、硕士45人、博士后18人。他于2003年获清华大学首届教书育人奖,2013年再次被评为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连续4年被研究生推选为清华大学“良师益友”,作为历年获得“良师益友”称号次数最多的16位导师之一,2013年入选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名人堂。至今,已有8位本系本科年级第一名学生毕业时选择进入聂建国团队攻读博士学位,土木、建管两系历史上曾有3名博士研究生获清华大学“学术新秀”(该奖为清华大学研究生最高学术荣誉奖),都是聂建国培养的。聂建国培养毕业的学生目前许多已担任重要职务,在行业内发挥骨干作用。正由于聂建国在教师队伍中的模范表现,于2013年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014年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立足国计民生

 

近年来,公共建筑与高层建筑对大跨重载结构产生巨大需求,但传统的大跨重载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存在截面尺寸大、自重大、施工难度大、综合效益差等明显不足。聂建国认为,钢材适于抗拉,混凝土适于抗压,如果能把钢和混凝土的优势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必将能组合出更具竞争力的结构形式。

 

聂建国团队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新体系和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组合结构基本性能、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等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拓展了组合结构的工程应用范围,解决了大型复杂工程结构中的多项关键技术难题。

 

聂建国和团队成员的很多灵感都来源于工程实践中暴露出来的实际问题,但又不局限于具体问题本身。我们始终坚持源于工程、服务于工程、高于工程、指导工程、引领工程 是聂建国一贯的工作态度。怀着这样的抱负,聂建国团队努力践行着做一流科研,出一流成果,做学术精品的理念,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新型大跨重载组合结构体系和技术,这些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包括大跨结构、高层建筑、国防工程等多个领域,得到国内及国际同行的认可。

 

匠心构架彩虹

 

结构工程特别是组合结构,是当前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从30年前踏入学术道路开始,聂建国就致力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学术研究与工程实践。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坚持不懈的毅力,成为了他日后成就事业大厦的坚实基础

 

在实际工程中,会展中心、交通枢纽等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对大跨重载结构有巨大需求。该项目针对传统大跨重载结构的问题和不足,发明了新型大跨组合楼盖结构、组合转换结构及其关键配套技术,并通过系列试验、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攻克了这些新型结构的优化构造形式、空间受力机理、组合节点构造、负弯矩区混凝土板抗裂等关键技术难题。发明的新型结构相比传统结构,自重、用钢量、截面高度等降低20%60%

 

该项目技术发明成果被国内16个大型设计院直接采用,成功应用于武昌火车站、山东滨州会展中心、安徽饭店B塔、某航天发射塔、北京大屯路下穿隧道等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50余篇,并被国家行业标准所采纳。项目成果有效解决了制约大跨组合结构体系发展的连接抗裂两大难题,实现了组合结构从构件层次到体系层次的跨越,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要做一等事业,离不开十年磨一剑的艰苦奋斗,如果说我们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是跟踪研究,那么到了90年代就开始加紧步伐不断赶超90年代末以后我们已基本实现跨越,进入21世纪,在组合结构研究领域内,我们团队在部分方向上已逐渐处于引领地位。聂建国和他的团队怀揣着土木强国的坚定信念,埋头实干,耐得住寂寞,不随波逐流,以勤奋赢得进步,以坚持收获成功。

 

至今,聂建国团队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新体系和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组合结构基本性能、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等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完成了大量组合结构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建立了相关设计计算方法,拓展了组合结构的工程应用范围,解决了大型复杂工程结构中的多项关键技术难题。

 

组合结构的坚守者

 

结构工程专业既需要消耗极大的脑力劳动,还得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结构工程研究的另一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便是外面真实的施工工地。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工地上,身背照相机,头戴安全帽,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不惧危险爬到高高的脚手架上或钻到桥底下,用最严谨的科研作风和最大的工作热情保证新技术应用中的安全可靠和万无一失。

 

聂建国在清华土木系已勤奋工作20多年来,他所带领的研究团队瞄准新型大跨重载组合结构这一前沿课题开展持续研究,最终解决了传统大跨重载结构的多项瓶颈难题,取得了大跨双向组合结构、大跨组合转换结构、系列节点构造技术和综合抗裂系列技术等多项技术发明,这些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多项大型工程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推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3118日,聂建国所带领的研究团队荣获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聂建国在组合结构的新体系和新技术,组合结构的基本性能、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以及既有结构新型加固改造技术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研发的叠合板组合桥面系、双向组合梁板结构体系、槽型组合梁、抗拔不抗剪连接综合抗裂技术、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等都是对传统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重要发展。

 

他的代表性成果之一是关于组合梁滑移效应的研究。1995年他发表了关于该问题的第一篇论文,之后就掀起了关于滑移效应研究的热潮,相关论文目前已被他人引用380余次;关于高强不锈钢绞线-高性能砂浆加固技术的研究论文,连续被评为首届和第二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内学术论文奖。此外,据结构工程领域国内著名期刊《土木工程学报》统计,该期刊自1954年创刊至2005年,被引用最多的前8篇论文中,有3篇是聂建国教授的论文;据《工程力学》统计,该期刊自创刊至2008年,聂建国的论文综合引用率最高。

 

在追求事业的道路上,其实最难做到的就是坚持,尤其像聂建国那样30年来无论周围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都能始终如一地钟情于组合结构的研究,更是难能可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