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5日晚,在清华大学何善衡楼二层多功能厅举行了清华大学工会剧艺社成立2年来的第四届诗文朗诵会内部交流汇演。
首先,由于丽老师朗诵了诗人阿紫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作的现代诗歌《英雄》,让人掩卷思索。接着,是王蓉老师演绎的《荷塘月色》,美丽的清华园在流水般的的月下,莲花婀娜,杨柳婆娑;令人心醉、引发牵挂。随后,是罗阳“女儿”为纪念爸爸为祖国航空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追怀《我的爸爸》,让人怆然泪下。《孩子,你只要找到真正的自己》由王晓丹老师朗诵,截取了著名作家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用三年时间互通书信中的一段,呼吁家长进入孩子的生活,世界和心灵,去弭(mi)平代沟。王巍老师朗诵的《乡愁》重新演绎了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思乡的情怀。最后,是张雅君老师朗诵的舒婷名作《致橡树》,赋予了这首诗强烈的现代感,追求爱情中的独立平等与尊严。
剧本朗读环节,本次展演的是曾获2004年普利策奖、托尼奖的《怀疑》。这个故事发生在1964年,纽约的一个天主教教会学校。弗林神父是个充满魅力,深受学生喜爱的宗教和体育课老师。老修女阿罗西斯怀疑弗林神父对一个黑人男孩进行了侵犯,她不顾一切的开展一系列维护教堂圣洁的行动,但她掌握的证据主要是詹姆斯修女含糊不清的观察和她自己内心的感觉。弗林神父是真的有娈童癖?还是成为阿罗西斯修女迫害和追捕的牺牲品?《怀疑》给了我们一个模棱两可的结局。这个剧本发生的背景是肯尼迪总统被刺,第一次上演是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后,这则被视为寓言的故事或许向人们暗示着怀疑的力量------;走出剧场,我们生活中对爱人、同事、朋友、亲人的“怀疑”境遇竟也如此相似:当我们没有证据,却又坚信不疑的时候,该如何走出困境?本剧带观众进入了深深的思索。
现场新老社员欢聚一堂,进行了15分钟的演后谈;来自校友剧艺社、科研院、核研院的3位嘉宾对演员的表演以及剧本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和思考,大家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