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入地显神通 学科交叉收获丰
--------------2014年青年教师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为增进青年教师的交流,注重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2014年7月中旬,校工会组织我校来自各院系近20名青年教师,前往四川西昌发射基地、锦屏水电站和锦屏地下实验室进行了社会实践考察,并开展了专题讨论等一系列活动。在校工会的精心组织下,此次活动不仅仅给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得以近距离地感受我国重大项目成果,更为不同学科的教师提供了充分交流的平台。
此次活动围绕西昌地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重大项目展开,各位教师一路走来,从我校主导建设的全世界最深的地下实验室所进行的暗物质实验到气势磅礴的世界最大拱坝,最后来到已经承担84次发射任务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观过程中,各项目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各位老师深刻的体会到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参观锦屏地下实验室给各位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目前世界岩石覆盖最深的实验室,垂直岩石覆盖达2400米,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一流的洁净的低辐射研究平台,能够自主开展像暗物质探测这样的国际最前沿的基础研究课题。在参观交流过程中各位老师深深地感到我校领导和教师在科研上的战略眼光和克服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极大地激励了各位青年教师钻研科技,报效国家的意愿和决心。
在活动中的专题交流活动中,各位老师不仅仅饶有兴趣地听取了工物系曾志老师和参与地下实验室工作的同学们介绍在地下实验室所从事的暗物质研究,也纷纷交流了自己的感受。尤其各位老师都深深感到要做好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学科之间的交流和结合。此次活动不仅仅有来自理工科的青年教师,也有来自美术学院和医学院的教师。在交流和参观过程中,各位老师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畅所欲言,从化学材料,纳米技术,计算机仿真大数据处理,到基因工程,甚至是美术作品的处理,西方历史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等都开展了多层次的交流。跨学科的交流极大地开阔了青年教师的视野,学科交叉碰撞出的火花给未来的科研工作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教师深入实践,切身感受科学技术带来的变革,更进一步的加强了教师们从事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事业的自豪感和责任心,尤其更深刻的体会到科研绝不是闭门造车,要广泛的交流,从不同学科角度汲取营养,培养全面的素质和思维。
我校从1984年开始每年暑假都组织青年教师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重点项目、新农村、国家级贫困县等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30年来共组织42次1814人参加。
相关资料: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XSLC)"英文名称Xichang Satellite Launch Center"始建于1970年,于1982 年交付使用,自1984年1月发射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以来,到2013年底已进行国内外卫星发射84次,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中心由总部、发射场(技术区和两个发射工位)、通信总站、指挥控制中心和三个跟踪测量站,以及其它一些相关的生活保障(医院、宾馆等)单位组成。发射场的坐标位置为东经102度、北纬28.2度。主要担负广播、通信和气象等地球同步轨道(GTO)卫星发射的组织指挥、测试发射、主动段测量、安全控制、数据处理、信息传递、气象保障、残骸回收、试验技术研究等任务。
锦屏水电站
锦屏水电站,包括锦屏一级和二级水电站,总装机840万kW。锦屏一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与木里县交界处,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305m,为世界同类坝型中第一高坝。水库正常蓄水位1880m,死水位1800m,总库容77.6亿立方米,调节库容49.1亿立方米,具有年调节性能, 装机容量3600MW,是雅砻江下游河段的龙头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174.1亿kW/h,计入增加二滩水电站正常运行年份的发电量后为184.22亿kW/h。电站以发电为主,兼具蓄能、蓄洪和拦沙作用,是川电外送的主要电源点之一。
锦屏地下实验室
中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2010年12月12日在四川雅砻江锦屏水电站揭牌并投入使用,锦屏地下实验室垂直岩石覆盖达2400米,是目前世界岩石覆盖最深的实验室。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一流的洁净的低辐射研究平台,能够自主开展像暗物质探测这样的国际最前沿的基础研究课题。目前,清华大学实验组的暗物质探测器已经率先进入实验室,并启动探测工作,而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等研究团队也进入这里开展暗物质的探测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