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4日 (第237期)

发布时间:2004-12-22  访问计数:12833

2002年4月4日 (第237期)

三一五简讯:校工会12日召集部门工会生活委员开会,布置今年的工作,并请区消协同志讲今年 “3.15” 的主题??科学消费年。工会副主席郭大成等同志还参加了清华消协16日的市场咨询活动。

教代会召开代表组长会 校工会召开全委会、常委会
学校召集职能部门布置提案答复
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教代会召开代表组长会 校工会召开全委会、常委会
    增补庄丽君同志为校工会委员、常委和主席

  本报讯 陈希同志在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当选为党委书记。他提出不再担任工会、教代会的职务。学校党委建议校党委副书记庄丽君接替。3月12日召开的五届教代会第七次代表组长会一致选举庄丽君同志为第十七届校工会委员会委员。3月13日召开的第十七届校工会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一致选举庄丽君同志为校工会常委和校工会主席。选举结果已经上报我校党委,并得到北京市教育工会的批准。

第七次代表组长会的议题还有:听取副校长岑章志关于学科建设和学风建设的通报,听取副总务长张启明关于学校房改办法的通报,代表组长们就这些问题发表了意见。教代会秘书长杨晓延主持了会议,并介绍了我校新一届人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候选人名单。陈希、白永毅等出席了会议。

13日,校工会在全委会后又召开了第三次常委会。会议通过了校工会的2001年度工作总结、2002年工会工作思路以及2002年的主要工作安排;决定表彰2001年度20个校先进部门工会、49个校先进工会小组、207名校工会积极分子;讨论并通过了清华大学部门工会工作量化考核表;通过了2001年校工会财务决算和2002年预算;审查批准了热能系、校医院、人文学院、物理系、美术学院、自动化系以及经管学院的换届报告,同意清华诚志股份公司成立工会的申请,同意电机系工会请求由黄瑜珑接替朱守真任主席的报告。

返回主列表(Return to Main List)


学校召集职能部门布置提案答复
    常务副校长何建坤作了重要讲话

  本报讯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提案工作,3月1日,常务副校长何建坤和校党委副书记庄丽君召集相关部门部处长开会,布置提案答复工作。会议由党办主任白永毅主持,校工会常务副主席杨晓延、副主席郭大成参加了会议。

何建坤首先作了动员。他说:教代会制度是学校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最重要的形式。教代会提案是群众反映意见的主要渠道,是代表将群众意见归纳集中而成的。要从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促进工作的基点出发,积极认真答复。北京市政府非常重视人大代表的议案,答复和处理都非常认真,有的答复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篇论文。大家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提案,做好调查研究,认真答复,落实解决。他指出:提案的答复人不应只代表本部门,而应该代表学校,站在学校全局的角度来答复。如果涉及到其他部门,就应代表学校去找相关单位沟通。提案答复的过程也是调查研究的过程。有些老大难的问题如果现在解决不了,准备以后怎么解决?现在第一步做什么?都要一一答复。他建议:职能部门在答复过程中,可以请提案人参与现场视察,加强沟通和理解。有些比较大的热点问题还可以请教代会代表组长联席会讨论,由大家来定,形成 “村规民约”。他强调:答复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落实解决。

为了落实05216号提案《加强校内信息的集成化管理》的答复与解决,3月8日,白永毅召集提案人马雪梅等代表与教务处邓丽曼、研究生院顾良飞、人事处汪健、信息服务室管志远、两办秘书组李功强、计算中心沈培华以及校工会杨晓延共同研讨。3月11日,保卫处处长陈玉新、董斌邀请05217、05223……号提案的提案人廖艳娇等代表和校工会郭大成一起视察校园交通状况,共商解决办法。

返回主列表(Return to Main List)


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记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

  1993年,清华大学的暑期干部会上提出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奋斗目标:力争到2011年建校100周年时,将清华大学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1994年初,王大中院士出任清华大学校长,面对这宏伟的奋斗目标,他和校领导班子的同志们一起深入调查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教育实践和办学经验,借鉴中外历史上优秀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治学方略,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深入研究思考。在他的主持下,学校领导班子提出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发展模式,并制定了分两阶段的发展步骤。第一阶段是从1993年到2001年。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完成学科结构调整,把清华从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变成一所综合性大学;在教学体制方面,学校将全面实行本科生与研究生衔接培养;加快完成师资队伍的新老交替;完成相应规模的研究基地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打下物质基础。第二阶段是21世纪的前10年。这一阶段攻坚和快速发展的阶段,理、工、文、法、经济、管理、艺术学科中的一批学科将逐步实现一流的目标,医学和生命科学也将在清华得到发展。

  从94年至今,是清华大学九十年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九五事业发展规划”、“211工程整体规划”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总体规划”相继制定并实施;信息、先进制造、材料、生命科学、能源等一批学科群的建设为学科的联合和交叉创造了条件,理科、经管、人文社会学科进一步加强;法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医学院相继建立,并实现与中央工艺美院的合并;全面实行本硕统筹培养方案;教职工队伍结构优化、层次提高;校园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这一切着实让人感受到清华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坚定步伐。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步骤的第一阶段为什么能够顺利完成?是由于王校长手中有两个法宝,一个叫做党的领导,一个叫做群众路线。

  作为一校之长,王大中同志紧紧依靠党的领导,他认为高校的党组织是学校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他强调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必须要加强党的领导,他多次在报告和文章中强调,一定要把讲政治落实到创建一流大学的各项实际工作中去。有关学校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设想,他都主动与党委书记交换意见;学校行政方面的每一项重要决策,他都拿到党委常委会上讨论。他与党委书记的默契配合,为整个班子树立了好榜样。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物质条件的差距是十分巨大的。但是,王大中校长最担心的不是物质条件的问题,而是群众是不是发动起来了。参加过我国核能事业建设的他深信,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发动起群众,就可以战胜任何困难。在学校刚刚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奋斗目标时,曾有一段时间学校存在着“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一些教师对学校的奋斗目标表现出事不关己的态度,有的人甚至对这一目标茫然无知。王校长和校领导班子对这种现象极为重视,这一方面说明部分教职工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信心不足,另方面也说明我们思想动员工作没有跟上。针对这个问题,王校长和党委书记一起,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场合反复向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进行思想动员,向他们说明学校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决不仅仅是为了学校的发展,而是要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自觉地充当冲击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队”。 1997~1998年,清华大学开展的全校教育思想大讨论,其广泛性是空前的,讨论深入到了每一个教研组和每一个学生班级。王校长和学校其他领导下到院系及学生班级参加讨论几十次,带动了讨论的深入也解决了基层单位的许多实际问题。1998下半年,在王校长主持下,校领导班子抓住制定“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规划”的时机,再次深入发动群众,动员学校各个方面献计献策,不仅使规划顺利出台,而且使“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199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了23名“两弹一星”科技功臣,其中14名曾在清华学习工作过。王校长和校领导班子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及时作出布置,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开展了“两弹一星”精神的学习教育活动,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校园中涌动着奋发向上的激情。在今天的清华园,不用说教师,就连刚入学的新生或是食堂的大师傅,都能随口说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来。

  群众发动起来了,很难的事情也好办了。1998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五四”讲话中发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动员令,国家决定对若干所大学给予重点支持。清华园沸腾了。那时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拿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具体规划,这里涉及到了学科调整、专业长消、项目论证等许多难题。能不能按时把规划做出来?王校长想到的又是群众,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清华全体师生长期的愿望,制定规划必须走好群众路线。规划从1998年暑期开始酝酿,成立了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王校长任组长。他和学校其他领导带队,用了近三个月时间到各学科群及各院系进行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又经过两次校级扩大干部会讨论,形成了总体规划的初稿。随后在全校进行广泛发动,先后召开了全校教授和基层干部大会,发动群众进行以学科领域为单位的全面的学科规划,学校党政领导分头联系各学科领域的规划工作。各学科领域通过各种形式发动广大教师参与学科规划,包括学术委员会会议、骨干教授会议、青年教师会议以及以二级学科为基础的学科发展研讨会,并将总体规划初稿交教代会讨论。在全面分析学科现状和群众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各学科领域的规划初稿,学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集中一个多月时间听取各院系学科规划详细汇报。之后又根据“目标要先进,重点要突出,项目要具体”以及要“重视队伍建设,重视基础研究”的要求,对规划做了进一步修改。学校几次召开党委常委扩大会听取学校各学科规划的汇总报告。在此基础上,逐个批复各个领域的学科规划论证报告,明确了三年建设的具体目标、预期成果和项目安排,并从1999年秋季学期开始先后启动实施。经过这样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的多次反复,基本达到了发动群众、弄清现状、对准需求、组合队伍、凝聚目标的要求。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发动群众,具体工作要依靠群众,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充分相信群众。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规划”的制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王大中校长正是看到群众发动起来了,经过教育思想讨论广大教职工热情高涨,他相信在这种情况下发动群众来做规划一定会成功。真心实意走群众路线,就总会得到实践的支持。教育思想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要“专家治校”、“教授治校”,这时正好国家出台了《高等教育法》,其中明确规定了学术委员会的作用。王校长立即敏锐地察觉到了时机,他认为,依靠专家、教授来治校,就是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可以利用学术委员会的形式来实现。在王校长的主持下,学校认真贯彻执行《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加强了学术委员会的建设,明确了学术委员会对于学科发展规划制定的审议作用以及学校基础性研究工作中的组织领导作用,规定了学术委员会要由教授推选,学术委员会的工作要实行学术民主,实行例会制并以校科技处为其办事机构等。在加强校学术委员会工作的同时,加强了各个院系的学术委员会。在学校的学科规划中,学术委员会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学院的规划几次向学术委员会汇报修改,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重要项目的立项。学校设立基础研究基金,第一批报上来近200个项目。校学术委员会决定,这项基金应主要支持创新性的交叉学科的研究。由学术委员会从中加以筛选,共支持了60个项目,多数都是新兴交叉学科的项目,如“生物信息学”等等。学术委员会作用的不断完善和加强,将对学校的学科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

  王大中校长积极支持学校工会和教代会的工作,鼓励工会组织发挥“教育、建设、参与、维护”的职能,继承和发扬清华大学优良传统,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团结凝聚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几年来,学校逐步形成六项重要制度,即每年召开两次教代会全体代表会议的制度,落实教代会四项职权;校务公开制度;代表提案征集与落实制度;代表组长联席会制度;评议、监督学校各级干部的制度;院、系、所领导向教代会代表组或全体教职工报告工作的制度。学校党委每年都要听取工会的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在涉及学校重大改革和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时,王大中校长总是主动提出交给教代会或教代会代表组长联席会讨论。自担任校长以来他向教代会作了7次报告,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规划、教育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案、人事制度改革与校内岗位津贴方案等都在教代会上报告、审议,既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建设的积极性,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例如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与校内岗位津贴方案,津贴调整力度大,涉及人们利益深,能不能获得多数教代会代表的支持?王大中校长坚信,符合社会进步趋势的改革必然获得多数教职工的支持。经过教代会的多次讨论,最后这个方案以97%的代表赞成获得通过,并得以顺利实施。1996年至2001年4月教代会代表组长联席会共召开了31次?会议所作出的结论或倾向性意见绝大多数被采纳,逐步成为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学校与教职工沟通的最为活跃和有效的形式之一。为支持学校工会的工作,他从校长基金中拨出专款用于提高学校工会办公自动化水平。

  自2000年起,我校成为北京市教育系统12所“校务公开”试点院校之一。王大中校长多次听取了工作情况汇报,关心和指导这项工作。学校成立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校务会议通过了《关于清华大学“校务公开”的若干意见》文件,校机关各部处制定了“校务公开责任书”,确定“校务公开”工作的基本载体是教代会。校务公开制度的确立,使得学校行政管理与民主管理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决策更加科学化;也使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得到落实,激发了群众参与学校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也使认识得到统一,问题得到解决。每年年底,学校领导都要参加民主生活会,事先由纪委和工会的同志征求学校各方面的意见,在民主生活会上通报并讨论。

  作为北京市人大副主任,王大中校长特别强调要抓好教代会的提案工作,他多次强调:“对待教代会的提案,要象对待人大议案那样重视,不仅要研究答复内容,改进措施也要马上跟上”。每次教代会代表所提提案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后由学校秘书长召集各职能部处长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已立案提案所反映的问题,并逐项布置落实作出初步答复,然后将初步答复的意见又提交学校校长、书记参加的党委常委扩大会议逐项审议,将所有不符合要求的答复都退回重办。自1997年以来,教代会共征集提案224件,立案134件。提案工作已成为学校广大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由于长期在基层工作,王大中校长深刻体会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全心全意依靠和发动广大师生员工,才能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他指出,要以能否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来衡量学校各项政策措施的正确与否。所以,每当酝酿一个重要的决策时,他都尽可能地倾听师生员工的意见。例如,为了确定学校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方向,他十几次与人文学院的干部、教授们一起讨论。学校还成立了二十多个委员会,200多位教授专家参与学校各委员会对学校工作提出咨询意见。王大中校长非常重视教职工提出的有关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借鉴。如清华提出建设“绿色大学”就是源自一位院士的一封关于建设生态良性校园建议的来信。王大中校长十分关心教职工的生活,逢年过节总要抽出时间参加他们的座谈会或联欢会,经常亲自看望或委托他人看望一些生病或生活困难的老职工。对于教职工给他的反映生活或工作困难的来信,他总是亲自批复给有关职能部门,责成他们认真研究,积极想法解决。在他的关心下,学校开通了西三旗班车,建起了青年教师公寓,设立了离退休基金等,这些措施得到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拥护。王大中校长尤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他经常到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实验室去看看,许多青年教师成为他的朋友。

  王大中校长喜欢艺术和体育,学生时代曾是舞蹈队的主力,游泳、足球、棒球也有相当的水平。每年的全校教工运动会,他只要在学校,就一定会积极参加。在工作之余,他还抽空参加工会组织的爬山、大合唱等文体活动。在建校九十周年庆祝晚会上,他上台与校友、师生一起共舞,引起很大反响。如今,每天晨曦,学校的师生员工经常可以和自己的校长一起打拳舞剑,在欣赏他协调优美的动作时,更增添了一份亲近的感觉。( 孙茂新 撰稿 )

返回主列表(Return to Main List)

【关闭】